摘星公主大半夜的回了摘星宫, 一住就是半个月不挪动。结果不但她回来了,大王也在盛夏酷暑带着人回莲花台了,理由是:郑人苦难,不忍玩乐。
不管别人信不信,街上的百姓是都信了:信了郑人在受苦受难。
郑国跟赵国打起来的事以前只是零星的传言, 多是流传在商人中间, 市场里也常见,但只是流言。
郑丝倒是陡然贵重起来,商人们高价收取, 却不肯再售卖。有些消息灵通的世家也开始收藏郑丝。
郑国水土丰美,不但郑国米格外好, 郑国的蚕都比别的地方的蚕会吐丝,最好的郑丝织出的丝罗可透丝而观, 可见其轻薄。
郑国是不是被赵国打散了架没人关心,只关心这精致的郑丝日后是不是再也看不到了。
如今,赵国侵郑的事已经由大王亲自给证实了, 一时之间,乐城谣言四起。
商人们那里的消息是最多的。
所以乐城人知道了赵王是生气郑王没有好好对待赵王后,便有人说“有道理!”
“娶了人家的女儿还不好好对她, 老丈人可不就是要去打你嘛!”
至于为什么郑国一打就倒, 像是全无还手之力, 又有人道“这是郑王心虚啊!”
“郑王自家理亏,怎么还有脸跟赵军对峙呢?”“听说赵国大将在阵前说一说郑王做的对不起赵王后的事,郑国的将军都要羞愧自己退兵了呢。”
也有一些文人士子分析说不是郑王不想打, 而是他打不起。
第一,郑王在这之前先自断一臂把刑家给搞垮了。
刑家,郑国南边第一大世家。
没了刑家,就没人替郑王养兵了。
郑王的军队没了粮草,肚子都饿得没力气了,怎么能上阵杀敌呢?
第二,郑王寒了世家的心。
所以世家才不反抗,任由赵军长驱直入,逼郑王求和。
在这个基础上,姜姬放出了姜武带兵入郑的消息。
冯家给她提了个醒,姜武带兵的事是不可能一直瞒着的。有心人一定能打听出来。
与其给别人留把柄,不如自己挑选合适的时机揭出来,将坏事变好事。
姜武带兵进郑,自然是鲁国大王心怀仁念,去救助郑国百姓的。
所以郑国的那些城池一听说是鲁国的仁义之师,统统自己开城门迎接呢。
大将军到现在未费一兵一卒,已下九城。
此言传出,乐城人自然人人同有荣焉。这不正是鲁王高义,鲁国仁道大兴的标志吗?连郑人都沐浴着鲁王的恩德,啊呀,太让人兴奋了!
一时之间,给姜旦歌功颂德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全是自动自的,还有给姜旦建祀修庙,夸耀仁德的,刻碑的就更多了。
甚至之前据传说姜姬要当皇后的事此时也翻出来了,就算是当时不看好姜姬的鲁人都改了口,这天下,除了他们鲁国公主,还有哪一国的公主配得上皇后之位?
姜旦此时人在摘星宫。
他来了以后才现,这个地方处处都眼熟。
他看到的那间大殿,记得当时他曾从殿内跑出来,也曾绕着大殿跑来跑去的玩,还曾爬上那座小亭,爬亭前的那棵树。
姜仁陪着他,慢慢提醒着他姜谷的事。
姜旦已经不记得姜谷了。在姜仁的讲述中,他慢慢回忆起了在他幼时身边的两个身影……三个?还是两个?
那两个人他都不记得了。现在想起来,原来那都是姐姐?
那两个姐姐似乎一直很沉默,不像姐姐那么骄傲张扬,他一直以为他只有一个姐姐,而且姐姐从小对他就很凶,很厉害,等他长大后,见到姐姐就算觉得熟悉也还是会害怕。
而这个新来的姐姐,却……没什么印象。
姜旦有点紧张,他悄悄问姜仁:“姐姐叫孤来是想要孤干什么?孤对这个新姐姐好的话,姐姐会生气不会?”他的身边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争宠,所以他无师自通,开始思考怎么面对两个姐姐的状况。
姜仁在车里就告诉了他:“大王,大姐姐是公主十分重视的人,小时候也非常尽心的养育过您,所以您要对她很好才对。您对她越好,公主越高兴!”
姜旦点头:“孤知道了!”
可等他见到姜谷,那个畏缩的、平凡的、还没有宫中宫女年轻漂亮有礼的女人时,却突然觉得很熟悉。
那张脸虽然苍老了,虽然神色忧愁,但他认识!
“大姐姐!”姜旦一口就叫了出来,快步走过去,不等姜谷跪下就亲手把她扶起来,拉住她说:“大姐姐!你怎么不早点回来!”
冯班和冯珠都站在旁边,但大王根本没看到他们。
冯珠有些头晕,没什么力气,但他的身体确实渐渐好转了,手臂还是疼得厉害,有时他会觉得手还在,只是用右手去拿东西时,好一会儿才现右手不在那里了。
他靠在冯班身上,虚弱的看着大王顾不上旁人,拉着母亲说话。
这一幕是冯珠怎么都想像不到的。
他小声笑着对冯班说:“没想到……母亲出身如此显赫!”
不过,这样一想才是正常的。母亲如果真是贫家出身,又怎么能嫁给父亲?冯班扶住他,心里也是复杂得很。
冯家现在只剩下他们兄弟了,他想奉养母亲,但前几日公主与母亲一起照顾冯珠时——他当时吓得不会动了——对母亲说,会封母亲为夫人。
母亲当然推辞了,但公主坚持,说这个是一定要封的,封完之后才好给她赐府,而且这个夫人一封,她就有食禄。公主说,有屋住,有饭吃,这样母亲的生活才算安稳。
母亲说:“我有儿子呢。”
公主笑着柔声说:“他们还是小孩子呢,怎么能叫他们养家呢?姐姐放心吧,弟弟养你也是天经地义的。”
但公主转过来就来问冯班以后想干什么。
“你姓冯,不知你懂不懂八姓的意义。我直接告诉你,八姓是鲁国世家所能攀登企望的顶峰,而且除了八姓之外,再也没有第九个姓氏能攀上去。在这个位置上,你的一举一动都有鲁国上下所有人盯着。”
公主:“要么,你回去躲着,偏安一隅,混吃等死。但只要你出来,就必须要做出一番事业,才不辜负八姓冯氏。”
冯班当然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
但他确定公主会让他做什么。
他还记得父亲提过的他冯家与公主的仇恨。现在父亲遗命他不必报仇,而他也……不打算报仇。
如果父亲仍在,可能会指责他没良心。但他还是觉得,冯家以臣子之身意图向姜氏报仇,这是有违君臣之道的。
摘星公主就算她真的越权了,那也是姜氏自己的事。
他一个为人臣子的,实在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只想好好孝顺母亲,教养弟弟,再找回三弟,这样一家人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公主会相信他不替冯家报仇吗?
姜姬当然看出冯班的疑虑,那张脸实在好懂得很。
她听姜谷说,冯班和冯珠到现在都没有娶妻,也没有订亲,就觉得冯宾可能从冯瑄死后,就不打算认这几个儿子了。
对比姜旦和姜扬,她早早的替姜旦打算妻室,却从没替姜扬考虑过娶哪个老婆合适,只是因为他娶不娶,都不重要,既然不重要,她也就不会去花心思。
与其随便娶一个,不如就不让他娶。
这个世界对男女成亲的要求没那么强,可能是久未征战,人力不缺的缘故。普通百姓还是很有成亲的意愿的,因为这是资源的一加一。
而世家却每一家都有大批不愿意成亲的男子和女子,其中又以男子最多。
不成亲,就不必承担成年的责任。日子过得很舒服,何必给自己找事呢?
家族聚居,以同族兄弟之子为子的观念也很浓重。想教孩子了,看看自家兄弟中有没有聪明孩子,教导(玩耍)一番,满足了自己,也省去了养孩子的麻烦。
而一些醉心学术的人不成亲就更正常了。
所以姜扬至今没娶亲的意思,没有引起任何反对之声。因为男人只要想娶了,七八十娶一个也能生孩子。姜扬身为鲁国太子,有着大把的时光可以消耗。
但是,冯班和冯珠不成亲就不正常。因为冯家现在的处境就是要尽快扩大自己的家族,像席五,他替席家正名后娶了多少妻子?他家到现在甚至每一个月都有孩子落地,他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他还活着的时候,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替席家壮大家族,替席家栽下根苗,越多越好!
冯班和冯珠没这个意识,姜谷也没有,她还觉得两个儿子以后有喜欢的女孩子了,领回家来给她看看就可以成亲了。她唯一提的要求就是想找姜姬借两件金器,几匹好布,因为要给新媳妇聘礼嘛。
姜姬趁机说服她受封夫人,这样她自己就有钱给儿媳妇了,如果以后儿媳妇对她不好,她也有钱吃饭!
这回,姜谷被说动了!她不怕干活,儿媳妇叫她干活没事,但儿媳妇要是把她赶出去她可怎么办?
姜姬说给她一幢屋子,再每季给她一些钱——这都要她当夫人后才能给。没办法,外面的那些人就是这种规矩,姜旦当了大王后,凡事都要按规矩来,没有规矩的话,人家就要骂他了。所以他想给姜谷钱也要先封姜谷当夫人才行。
有道理!
姜谷答应了。
冯班记得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公主就把母亲说服了。
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公主对母亲的爱护,简直像是哄孩子一样。公主没有用大道理来压逼母亲,而是用母亲能接受,能听懂的方式告诉母亲,“劝”母亲。
姜旦见到姜谷之后,之前的犹豫也好,尴尬也罢,全都消失无影了。
姐姐说的封夫人,他当时就说了,姜谷封夫人,姜粟封公主。
因为姜粟没有嫁过人,而姜谷嫁过冯家。现在冯宾去世,姜谷回娘家而已。
姜粟的衣冠冢就在摘星宫的神女庙里,还有陶氏也在里面。
姜姬觉得她们两个应该都不会想跟姜元他们住在一起,不过现在想想,除了姜元,姜氏的其他祖先应该也不差。
现在姜旦威望日盛,封陶氏为皇后也不怕人阻拦了。
于是,姜旦从摘星宫离开后,回到莲花台就下王令。
第一道王令,追封合陵平山神女陶氏为先王王后。
王令是姜姬起草了个大概意思,龚香亲笔写成,大概意思就是描述一下这个替先王生下大王的陶氏是合陵附近一个比较平的山头的神女,姿容如仙,神人善性,与先王偶有一顾,相伴九年,诞下大王。后来先王回来当大王,此女就归隐山林去了。
当日去迎姜元的人,以冯营、蒋淑为的都死绝了,剩下的没一个敢放屁,虽然其中也有人记得先王身边确实曾有一个陶姓女子,后来遭人暗害……
不过伊人已逝,现在大王要说她是神女,谁敢说不是,那就是跟大王做对。
何必要跟大王做对呢?对不对?当年当过先王王后的蒋家都死光了,也不会有人出来反对了。
于是,陶氏成了姜元的第一任王后,也就是元配,大小蒋氏全都向下顺移。
没人反对。
陶氏成了王后,姜旦的出身就更加名正言顺。陶氏是神女,姜旦的出身也不比公主淑女生下的公子差。
就算姜旦长得土气了点……那也是神女的孩子!
乐城的人都觉得这是大王在替自己镀金,扫清身世上的瑕疵,都很理解上面的人要面子的举动。
接下来姜粟封公主,姜谷封夫人的事也没遭到太大的阻碍。
有前面那个“惊喜”,后面再来什么都不算什么了。
跟着姜谷嫁过人后又回娘家,封夫人,有品级,享千石禄,与丞相平级……
有想蹦起来说这是不是太厚了?龚相不介意吗?龚香立刻表示不介意!大王做得再对也没有了!姜夫人抚育大王有功,千石禄都算少了!两千石禄还差不多!说罢就当殿向大王进言,要求给姜夫人加食禄。
剩下的人想替龚香“鸣不平”的都闭嘴了。
跟着乐城中也有赞成之声,甚至立刻就有家族接回守寡的女儿,表示大王都能接回来,他们当然也能!
一群人吵得热闹的时候,冯班在二环成了新上任的苍蝇官。
龚香不解,问姜姬:“我这里多少事办不完,一个冯家后人,扔去当苍蝇官?公主,你就不能疼疼奴吗?”
姜姬只好温柔劝慰劳苦功高的龚相:“叔叔不知,那小孩子脾气掘着呢。我不先冷落冷落他,一开始就对他好,他就以为我要害他了。先折腾几年,叫他多吃些苦头再用他,他就没心事了。”
龚香摇头叹气:“冯家!”
姜姬笑道:“我还真喜欢这样的人。”像龚家这样的,要顺毛摸;要蒋家那样的,收服后要用铁链拴着,收服不了只能杀;而冯家,打一个巴掌,再给一颗枣就收了,多好。
她要是现在遇到冯瑄,她有八成的把握收服他!她还能叫他跟冯家决裂!
说到底,还是相遇的时候不对啊。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