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真到了险些亡国这一刻,崇祯帝才认清了谁忠,谁奸,更加后悔将厂卫裁撤,成了没牙的老虎。
眼珠子转了转,崇祯让王承恩拟旨,他想了想,一来让孙传庭尽快从关中征粮,运往京城,他实在饿的受不了......
二来,他决定下旨将孙传庭降三级使用,同时让周世显当潼关总兵,顺便接管秦军残部,他觉得终究还是自己的驸马靠得住。
这一罚,一赏,他觉得心满意足了。
五天后,潼关。
圣旨下,周世显气的直翻白眼,催粮就催粮呗,将孙传庭降职算怎么回事,竟然还要他接管秦军?
秦军是孙传庭一手创立,他又如何指挥的动?
这可真是崇祯爷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呀,这个要命的时候,不是应该嘉奖孙传庭,笼络人心么。
都说崇祯帝刻薄寡恩,果真如此,可半点也不假。
这事要说起来也不能怪崇祯爷,崇祯本就没有治国的能力,就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为何如此,这是大明朝最大的弊端。
大明王朝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为了防止皇子们争夺皇位,骨肉残杀,故此下了一个规矩,每一代只培养一位储君,俗称藩王养猪政策。
便是说,每一代皇子里头,只挑选一位太子,从小精心栽培成为储君,皇权的继承人,剩下的皇子都给一块封地,当成猪养起来。
这事是谁定的呐,永乐大帝......
因为永乐大帝本人,就是造反起家,这位大帝琢磨了一下,为了防止他的子孙后代被人谋朝篡位,就立了规矩。
除大明太子留在宫中,精心栽培之外,余下的皇子都不许接受治国理政教育,而是分封到全国各地当猪养,给钱,给地,给免税,可以在自家的猪圈......不,王府里撒欢,就是不许接触朝臣。
这政策刚开始挺好,避免了皇子夺嫡,可渐渐的问题出现了,若是储君英年早逝,死了呢......一下子,大明连个合格的预备皇储,都找不出来,能不天下大乱么?
崇祯的封号是信王,他就是这种藩王养猪政策下的牺牲品,比他的亲哥哥天启皇帝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天启帝可是跟随祖父,大明神宗万历长大的,接受的是最好的皇储教育,可崇祯没有啊!
故此,天启朝可以收拾的文官集团屁也不敢放,拿捏东林党就像捏面团,关外可以压着满清八旗打,关内也没什么起义。
倒霉的是天启皇帝英年早逝,于是乎,一到了崇祯朝便烽烟四起,这可并非是偶然。
崇祯的性子活脱脱,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刚刚稳定下来的战局,因为崇祯的两道圣旨,再一次出现了军心浮动的苗头,崇祯帝又出幺蛾子了。
孙传庭是秦军的主心骨,罚了他,秦军上下能乐意么?
周世显翻着白眼,干脆动用了直奏君前之权,给崇祯上了一份奏折,折子里只有寥寥几个字。
“臣,坚辞不受。”
周世显意思很明确,崇祯爷,你要非这么干,老子不伺候了。
奏折快马送到京城,可把崇祯皇帝吓坏了,如今潼关大军可是他唯一的指望了。
这位皇爷还一脸茫然,不知道做错了啥,为何驸马要撂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