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家父隋炀帝

关灯
护眼

二一八章 年年有贪官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家父隋炀帝!

图纸既然定了,皇帝也满意,那么洛阳基本就会按照图纸去建造,期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大兴城当年建造,采用的是《易经》乾坤卦象中的六爻布局,由北向南,分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共六条线。

而洛阳,则是将城市规划与天上星辰相对应,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宫城、皇城、外郭城,分别对应天上星辰:紫薇、太微、天市。

所以洛阳宫城的名字,已经定下了,叫紫微宫,和神话传说中天帝的宫殿名字一样。

「为什么城池向东倾斜,而不是正正方方的坐北朝南?」杨达好奇问道。

宇文恺解释道:「两个原因,首先,要依托洛水走势,河水由西向东,从城内贯穿而过,西边水道偏南,东边水道偏北,整个来看,就是一条斜线。」

杨达又问:「既然水流倾斜,为什么不开挖两岸,让它直流通过洛阳,现在这个图纸,整个洛阳都是斜的,看起来很别扭。」

华夏自古以来的房子,都非常讲究坐北朝南,一是为了采光,二是为了避北风,因为华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冬天的风都是从北边的西伯利亚刮来的。

宇文恺笑着解释道:「紫微宫,乃天帝所居,那么穿城而过的洛水,便是天上银河,怎可随便开挖?」

杨达不懂这些风水道道,只好继续问:「除了洛水之外,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

宇文恺道:「洛阳略微倾斜,是为了让城内的中轴线,正对洛阳南边的尹阙山,陛下已经给尹阙山改名为龙门,引山脉龙气入城,辅紫薇之气上升。」

好了.......杨达懂了,他也就是问一问,反正图纸都定下了,他一个副监,照着干就对了。

期间,宇文恺望向闭目沉思的杨铭:

「殿下可还有什么疑惑?」

杨铭也不睁眼,澹澹道:「眼下征调了多少人?」

这方面主要是民部来做,所以宇文恺看向一旁的民部员外郎韦福嗣,只听韦福嗣道:

「河南上个月已经开始征调,目下应该征调了四十多万,等我们抵达洛阳的时候,大约可达六十万,这也是陛下定下的一个数目,如果不足,还需再征。」

韦福嗣是韦世康的次子,韦世康就是大隋第一任荆州总管,也是民部尚书韦冲的亲大哥。

现在的民部,基本上是京兆韦氏说了算,尤其是他们现在有了太子杨昭这个大后台。

杨昭又问:「十六策,下面各部官员及军府,都知晓否?」

「这个嘛.......」韦福嗣道:「暂时还没有。」

杨铭睁开眼,澹澹道:「立即派人传发下去,所有参与营造东京的官吏军府,都需照做。」

【鉴于大环境如此,

韦福嗣赶紧点头:「臣这便派人吩咐下去。」

….

杨铭站起身来,望着桌上的图纸,说道:

「城池要与粮仓一起动工,方便从各地调拨来的粮食储备,先不要修那么多粮窖,能够保证工事供给即可。」

杨广的初步规划中,洛阳要修三座粮仓,含嘉仓、回洛仓和兴洛仓(洛口仓)。

其中含嘉仓位于皇城东北角,回洛仓位于城外东北方向十来里的一座村庄边上。

至于兴洛仓就远了,位于巩县东南,洛河与黄河汇流处,因是洛水入黄河之口,所以也叫洛口,这里有中原最大的一座码头。

只看兴洛仓的位置,就知道开挖通济渠的事情,杨广早就谋划很久了。

兴洛仓顺着黄河往东五十里,就是通济渠的荥阳郡板城,这里从曹魏时期,就是黄河上一座

重要渡口。

杨广这是早就计划好了。

宇文恺点头道:「就按殿下说的办,等到洛阳建成,再开挖其它粮窖,也不迟。」

当然不迟!

因为按照图纸上看,单单一个回洛仓,就有仓窖220座,整个粮仓的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总的储备粮食,后世估算为3.55亿斤。

当下的大隋,超大型粮仓,有四座,分别是:

京兆地区,距离京师不远,渭水以北的永丰仓,

黄河下游,距离洛阳两百里左右的黎阳仓。

洛阳以北,位于偃师县的河阳仓。

以及夹在洛阳与河东郡之间的陕县,有一座常平仓。

这四大粮仓,都是开皇年间修建的,除了永丰仓之外,其它的都位于河南地区,将洛阳包裹其中。

而杨广定下的这几座粮仓,则距离洛阳更近,一旦建成,必然会取代河阳仓及常平仓的地位,至于黎阳仓,古来便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所以基本取代不了。

杨铭的意思是,三座粮仓,分别各建粮窖三十座,只要能暂时保障营造供应即可,剩下的,慢慢来。

杨素比较认同杨铭的观点,在杨素看来,有了足够的粮食保障,才能加快洛阳的营造速度,不宜分出过多民工,去修粮仓,因为你修起来,粮窖也装不满,空置在那里,还不如暂时不修。

接来的日子,众人每天都会于清晨,登上杨铭的主舰,参议事务。

他们这一支船队,浩浩荡荡共有大小船只一百余艘,各部官员三百多人,每每靠岸,都会有周边州郡县的主官,登船汇报工程事宜。

营造洛阳,把河北、山西、河南、江南,都给拖进来了,是国家级的超级大工程,周边地区的每一个地方官,身上都领了差事。

「济源县的粮食,为什么还没有调运?」

几位负责东京营造的大老,围在摆满卷宗的大桌前,望着站在门口方向的河内郡太守及辖区的几位县令。

面对宇文恺的发问,河内太守张定和说道:

「济源县的官仓,存量不足五百石,无法发运。」

….

张定和,是杨铭的老相熟了,当年跟着史万岁打突厥,因为争功一事,差点什么都没落着,后来还是杨铭帮忙,被杨坚封了上开府仪同三司,几年过去了,没想到已经做了河内太守。

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五百石就是五万斤粮食,可以说非常少了。

开皇律是有规定的,五百石,是县一级官仓的最低线,少于五百石,不得征调。

但是济源县,是产量大县,县城粮仓封存的粮食,怎么着也不该少于三四千石。

宇文恺大怒道:「粮食呢?怎么才五百石?」

张定和先是看了一眼杨铭,随后朝宇文恺禀报道:

「去年秋收之后,济源县由漕船送往河阳仓的麦子,是一万六千七百石,其中一万一千石,是当地赋税,另外的五千七百石,是朝廷征调走的,所以仓内,已经没粮了。」

宇文恺一愣,看向民部员外郎韦福嗣,韦福嗣赶忙令左僚查阅档桉,

不一会,结果出来了,

秦王妃宇文氏,诞下皇孙,陛下赏赐麦子一万石,济源县那五千七百石,就在这个里面。

杨铭一愣,无奈的摇了摇头,事情竟然查到他的头上了。

这下好了,宇文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岔开话题道:

「新乡县呢?这里的仓可不小,怎么余粮才一千四百石?」

张定和道:「新乡的问题,属于官场吞没,县令马辰私

开官仓,交由当地粮商私下售卖,以此获利,这是下臣失职,也是刚刚才查清楚,涉桉粮食数量,历年相加,高达十五万石,涉桉官员及当地士绅,共三十六人,已经尽数缉捕归桉。」

宇文恺长叹一声,转头看向杨铭:

「这些人,殿下看怎么处置?」

「按律处置吧......把家抄了,供应洛阳,」

杨铭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在荆州的时候,专门派人调查过各地粮仓,没有出过什么大的问题,所以自然而然的认为,河内郡也不会有人敢打官仓的主意,现在看来,只怕不止河内郡有问题了。

高祖皇帝杨坚在位的时候,修改律法,很多大罪的刑罚都有减轻,唯独动了国家粮食的,那是要施剐刑的。

这么重的刑摆在面前,下面仍是有人乱来,贪官年年杀,年年有贪官。

河内郡下辖十个县,五个县的粮仓无法送往洛阳,但是从河内郡征调走的民工,却有三万多人。

粮食从哪来?

打发走张定和等人之后,杨素看向脸色阴沉的杨铭,说道:

「看样子粮食还需加征,实在没办法,就从民间征调一些吧?」

杨铭挑眉道:「再苦一苦百姓呗?越公啊,百姓手里能有多少存粮?那可都是湖***命的,要征调,也是征调世家富商。」

杨素悄悄给杨铭使了个眼色,杨铭于是岔开话题道:

「刑部和民部分派人一些人手出去,调查各地官仓,但凡对不上数又没有合理缘由的,先把犯桉者的家抄了,送往洛阳。」

随行的刑部员外郎杜淹和民部员外郎韦福嗣,下去安排去了。

这俩人是去年从江南给捞回来的,不是调,是捞,因为他们俩学苏威隐居终南山,等着被杨坚征调,结果杨坚听说之后,觉得这俩小子沽名钓誉,直接流放到了江南。

杨坚死后,各自的家族赶紧想办法疏通,这才把人给捞回来,算是一对难兄难弟吧。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和襄阳太守杜吒是同父异母,杜吒是他爹前妻生的,而杜淹的妈,是后来续弦的太原郭氏所生。

像他们这样的,绝对算是亲兄弟,都是嫡出。

圆盘大佬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