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忠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假笑着谢恩。
承安帝很满意他这副战战兢兢的模样,手掌按在他的肩上吩咐道:“摆驾去皇后宫中,朕许久没有看皇后了,她如今怀着身孕,朕去看一看她。”
齐忠连忙爬起来,小心扶着他的手臂,高声吩咐摆驾。
承安帝过去时,周皇后正懒洋洋地在贵妃榻上吃荔枝。早朝时的情况已经传到了她耳朵里,她心里高兴,便叫人拿了最新鲜的荔枝过来,一边让女官唱着小曲儿解闷儿,一边品荔枝。
如今已是夏日,荔枝用冰镇过,吃着冰凉爽口,很是解暑。
不过如今她怀着身孕,也不敢用的太多,只吃了几颗之后便将剩下的赏给了伺候的宫人,心情颇好地道:“你们拿下去分了吧。”
伺候的宫人连忙谢恩,正在分食荔枝之时,却听外面高声叫道:“陛下驾到。”
周皇后脸上的笑容一顿,嘀咕了一声\\u003d怎么今天真是晦气,却不得不让女官收拾了眼前的东西,装作一副优忧郁郁的模样到宫门处去迎接。
承安帝从辇车上下来,看见周皇后带着一众宫人在门口迎接。
他打量着容光焕发的周皇后,语气怪异道:“皇后瞧着气色倒是不错。”
周皇后屈膝行礼,小心温柔地上前扶住他的胳膊,温声细语道:“都是太医开的药膳有作用,臣妾前些日子总是睡不好,用了药膳之后倒是改善许多,气色也比之前好了。陛下这几日怕是心情不快,不若常来臣妾宫中用些药膳,休息好些,对龙体也有益处。”
承安帝叹息一声:“太子迟迟不归,朕如何能安寝?”
周皇后也跟着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神色,却还是安慰道:“太子也是一时糊涂这才离京,等他想开了,想来很快便会回来,陛下也不必太过担忧。”
她笑着道:“这血脉相连的父子,太子怎么会忍心当真撇下亲生父亲呢?”
她这话仿佛只是无意,但确实稳准狠的在承安帝心上又重重扎了一刀,
承安帝神色阴沉地看了她一眼,状若寻常地问道:“说起来还有一件事朕觉得很奇怪,朕派人将东宫中里伺候的人挨个问过了,都说在太子离京的当晚,有人曾去东宫求见过太子。”
承安帝长久地凝视着她:“听说那人是个女子,做宫女打扮。瞧着身形做派倒是跟皇后有几分相似。”
周皇后心口一跳,脸上却露出诧异的神色来:“是么?什么人竟会在夜里去见太子?”
承安帝不置可否地哼笑一声:“是啊,朕也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去见了太子。又对他说了什么,才让他当夜下定决心离开京城。”
周皇后皱眉道:“既是宫女打扮,说不定是秦王那边的人。”
“太子殿下文韬武略,能力不逊色于秦王。是秦王最有威胁的对手,若是将太子逼走,秦王的阴谋诡计便又成功了一步。”
承安帝听他如此说,神色一转,神色不明道:“皇后说的也不无道理。”
周皇后扶着他在殿中坐下,道:“秦王狼子野心,手段诡谲。不仅逼走了太子,还想栽赃嫁祸给臣妾,此人再留下去,怕是养虎为患呢。”
承安帝顺着她的话叹息一声:“朕何尝不担心此事,只是秦王如今党羽众多,朕亦无法轻易撼动了。”
周皇后趁机道:“秦王和太子一样,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尤其是对秦王妃,更是情根深种。当初太子丧妻丧子,几乎一蹶不振。听说秦王妃这一胎还是双胎,女子生产就是一到鬼门关,若是秦王妃这一关没跨过去,也不知秦王会被打击成什么样子。”
承安帝闻言眼神一闪:“朕听闻秦王妃身体康健的很,秦王府上也都准备了最好的稳婆和大夫,想来不会出什么岔子。”
周皇后说:“女子生产之事是没有什么定数的,尤其是早产最为危险。”
她仿佛只是随口一说,之后又将话题转到了沈家父子身上:“说起来沈家父子的案子还未查清吗,若是能早日查清,秦王妃生产之时也能安心一些。”
承安帝闻言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良久,他拍了拍周皇后的肩膀:“皇后说得有道理。”
周皇后与他心照不宣的笑了笑,又主动留他用午膳。
承安帝今日来本就是想敲打敲打她,自然没有拒绝。
宫人将午膳一样样摆上来,承安帝随便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朕吃好了,皇后多吃些,这肚子里的孩子可莫要出了岔子。”
“方才说秦王妃临盆有危险,皇后又何尝不是?”
周皇后脸上的笑容一顿,勉强笑着说:“臣妾毕竟生过两个,知道如何照顾自己。”
承安帝擦了擦手,说:“知道便好,昨日大理寺卿来向朕回禀,说贪墨军饷一事或与周家有关联,朕念着周家过往所谓,想着定然是有所误会。”
周皇后脸上的笑容越发勉强,她神色惶然道:“陛下明鉴,我父兄对陛下对大魏向来是忠心耿耿,作奸犯科之事是从来不敢做的。”
承安帝拍了拍她的手背:“皇后且安心,朕自然是明白的,今日来只是给你通个气,他日.你若是听了什么消息,莫要信以为真动了胎气才好。”
周皇后心中惴惴不安,只能勉强笑着谢恩。
承安帝敲打了他,这才心满意足的准备离开。
刚行到门口,就见其中匆匆忙忙跑过来禀报消息。
承安帝看着其中急急忙忙的样子皱了皱眉头:“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忙慌的?”
齐忠快步走到他身边,垂首回道:“回禀陛下,有要事。”
承安帝看了周皇后一眼,迈步往撵车上走,齐忠紧紧跟在他身边,等走远了之后,才压低了声音:“陛下,殿前司传来消息,说坊间最近有关沈家父子的流言甚嚣尘上。沈修仪以一己之力搅乱吐蕃王室的事情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现在坊间百姓都把沈家父子当成了大英雄,不少百姓甚至文人都在为沈家父子叫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