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四合院:从62年带领国家起飞

关灯
护眼

第245章 轰六和红星一号的辩论会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四合院:从62年带领国家起飞!

王将军和刘司令虽然对赵学成设计的新型轰炸机“红星1号”各项参数深感惊讶,但还是保持了冷静和理性。

毕竟,空军的轰六轰炸机项目如今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学成,你这款轰炸机的设计再先进,我们也得慎重考虑。”

王将军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他轻轻皱起眉头,

“毕竟轰六马上就要完工投入使用了,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心血的结晶,我们不能草率就做出放弃的决定。”

刘司令也点点头附和道:“将军说得对,我们还是开个专题会议,请相关专家进一步评估论证两个项目,然后再审慎做出选择。”

他的语气比较低沉,显然也在权衡各方面的因素。

“二位将军的想法非常合理。”赵学成开口说道,

“我建议尽快召开项目评估会,邀请航空专家、设计师等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红星1号和轰六这两种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看看哪一个更适合当前我军的实际需求, 我们再根据专家组的建议来决定怎么部署。”

“好,就这么定了。”王将军点点头,语气更为肯定,“我明天就着手召集专家开会,你也准备相关资料,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天一早,空军在军事研究院组织召开了热烈的项目评估会。

会上云集了各路专家,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设计师、试飞员代表等等。

首先由赵学成进行发言,他详细介绍了红星1号的各项技术参数,包括四台矢量喷口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惊人的3马赫、作战半径达6000公里等等。

这些数据对在座的专家而言无疑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他们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

接着项目设计师老张才站起来进行轰六项目的汇报。

他的语气比较低沉,也颇有些落寞的感觉。

报告结束后,老张轻轻叹了口气,等待专家组的提问。

随后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讨论环节,专家们就两个方案的优势劣势进行了充分比较和激烈讨论。

最终,专家组得出的结论是,从战略需要考虑,红星1号的各项数据明显占据优势,特别是高速突防和远程打击能力,更适合当前我军发展需求。

“红星1号这样的新概念轰炸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打造出来!”一个专家提高声音强调道,“这将对空军战略能力产生革命性的提升!”

“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另一名资深设计师也附和道,“红星1号的战略价值远超过轰六,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研制进程。”

会议进行了一整天,最终专家组以压倒性票数推荐启动红星1号项目,这一结果在王将军和刘司令的意料之中。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心。

“既然专家组已做出判断,那么我们就全力以赴推进红星1号项目!”王将军站起身来,语气中蕴含着强烈的使命感。

“是!我们一定会调配全军之力,将这款世界领先的轰炸机打造出来!”刘司令也恭敬应道。

至此,红星1号正式成为空军重点研制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研制阶段。

王将军和刘司令对赵学成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挂帅这项科研任务。

两个月后的一天,在京郊某军工生产基地内,红星1号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在组装车间里初具雏形。

这里已集结了两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分成三个班次,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装配作业。

整个车间里,组装线上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机床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说非常热火朝天。

赵学成站在车间二层的玻璃观察走廊内,透过落地窗远眺,只见精密的机翼、发动机、舱体等红星1号的各个组件正在有序装配中。

这景象无疑令他内心倍感欣慰和骄傲。

“同志们,再接再厉!我们定会在中秋之前完成第一架原型机的组装!”赵学成通过广播对下面努力工作的技术员们喊话。

“是!”车间内瞬间响起一行行激昂的回应,所有技术人员都似乎燃烧起了热情,更加卖力地投入到各自岗位的工作中去。

……

这边红星1号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赵学成则前往滨海地区视察核电站的施工情况。

到达工地时,只见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

成片的起重机和塔吊在运转,挖掘机和液压桩机的轰鸣此起彼伏,场地上还停放着数以百计的卡车和铲运机。

能够看到,主体的核电厂房已经基本竣工封顶,辅助的泵房、开关所等建筑也都进入了最后的装修阶段。

“反应堆安装区这边管道已经完成接通,主要设备也在调试中。”项目总工程师向赵学成汇报进度。

“进度不错,看来能够如期完工。”赵学成笑着点点头,满意于这让人赞叹的建设进度。

赵学成和总工程师继续沿着主厂房走访视察。只见里面已经布置出了精密的管路和各种先进设备,反应堆的安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工作节奏,年底前就可以全面完成机组安装和系统调试。”总工程师说道,“到时核电站就可以正式启动发电,为东北和京城地区的电网供电了。”

“好,我希望你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核电站如期投产。”赵学成语重心长地说。

在核电站的建设现场,不仅有赵学成在指导工作,资深核物理专家邓教授也来到了这里。

原本邓教授一直在西北基地从事蘑菇蛋项目的研究工作。

但鉴于核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特批将他调配到滨海地区,以发挥其在核能领域的专业指导作用。

赵学成非常欢迎邓教授的到来。

毕竟邓教授是我国核物理界的奠基人之一,在核反应堆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经验。

有了邓教授坐镇指导,各项工程建设立刻事半功倍,进展迅速。

所有技术人员也对邓教授推崇备至,甘愿接受他的指点。

而乾教授则留守在西北基地,继续专注于蘑菇蛋小型化和战术化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蘑菇蛋的实战运用能力。

两位专家各领风骚,一东一西分头进行研究,为国家核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