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书剑盛唐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组合拳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书剑盛唐!

“陛下,国库之入,在田赋,在商税。陛下完全可以避开这两者,另辟蹊径。”李诚一开口,李世民的眼珠子就亮了。这不是虚的,霜糖、海盐,都是实打实的赚钱大户。皇家书店什么的,象征意义更大。“臣不请而私入新罗,所为何也?不外金银二者。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皆产金银,国朝以货换金银,内府设船舶司,还可用照顾宗室之名义,成立股份公司,经营海商业务。此一途也。”李诚郑重

推出海上业务。李世民点点头,没有表态的意思,等着李诚的下文。李诚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地图,摊开后指着地图道:“东北四国较近,短期便可见效。臣拟派一支船队南下,南海诸岛,生产金银铜。我之船队,可商可战

。”李世民听着脸都红了,呼吸有点急促,李诚描绘的远景图案,太过诱人了。什么叫可商可战啊?字面意思,能做生意的就做生意,不能做生意就抢啊。换一个次序,能抢的就抢,抢不了再坐下来谈生意嘛

这很符合大唐对外的价值观,一点都没毛病。

没毛病不假,但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太多了。这可是大海之上呢,关中大汉骑马砍人没问题,在海上厮混那就是很要命的事情了。

李世民费解的是,为何李诚执着于大海呢?难道说,这货在转移朕的注意力?这个想法,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一想到修宫殿不动国库和劳役,李世民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陛下,南下比较遥远,暂且先放一放,东北四国的贸易,就能让陛下吃的满嘴油了。”李诚此言一出,李世民明白了,南下是留给后来者。

“如此说来,自成有十足的把握咯?”李世民认真的看着李诚,那意思你得保证啊。李诚郑重的点点头:“陛下大可放心,别的不说,霜糖运到新罗、倭国,十倍之利。铁锅五倍之利,丝绸三倍之利。彼等能拿出来手的,不外人参、金银、新罗婢。这些东西,运回来的利益,陛下很清楚。

李世民的呼吸变得急促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李诚顺利的打通了海上贸易航线。就等着他一头扎进去,收割的同时,还要收税。什么交易所?见鬼去吧。“陛下手握霜糖,海盐,放在交易所里,大宗货物的买卖,臣保证给陛下卖个高价。其中霜糖,陛下可下旨,定为皇家专卖。任何人仿制,皆可定罪。陛下还可以下旨,盐铁官营。”李诚又丢出一块诱饵,

李世民犹豫了。

很麻烦,真的很麻烦,霜糖好办,只有自己能弄的出来。盐铁就很麻烦了。门阀可是有自己的渠道,生产盐铁的。别看李世民如此强势,一旦搞盐铁国营,真的要出大问题的。

毕竟,不是汉武帝啊!

“此事,容朕三思。”李世民一开口,李诚就知道没戏了。“还有一事,本朝缺铜,开元通宝铸造数量不足,市面上存在钱荒。一旦海贸获得金银,陛下旨铸造金币。”李诚只好又起一个头来,铸造金币而不是银币,那是因为现在的银比金贵。中原王朝的白银价格

很高,一直到明朝海量的白银涌入,才生变化。“再者,南诏有铜矿,陛下可令南诏王以铜贸易。日后南海航线打通,诸岛之铜可补不足。朝廷再无此优。”中原王朝一直存在缺铜的情况,之前的朝代,铜钱是没有标准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开铜钱标准

之先河。但是开元通宝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铜钱的含铜比例达到八成。这就导致铜钱本身的价值很高,民间的私铸屡禁不止,而且私钱粗制滥造。民间把铜钱融化了铸成铜器,可获利更多。最终出现了劣币驱良

币的现象。

中原王朝钱荒的原因,不仅仅是缺铜那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陪葬品,和民间有藏钱的习惯。考古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铜钱和铜器,占用了太多铜资源。

“还有一途,开元通宝含铜八成,其中弊端诸多,可调整为含铜六成。只此一项,朝廷可获钱无数。具体操作,陛下可与群臣商议。”李诚为了让李世民挣钱,可谓煞费苦心。

“铸钱一事,所获难入内府之手啊。”李世民表示了担忧,心疼的嘴脸一览无余。

李诚真是火大,但还是得耐心的跟皇帝解释:“陛下,皇家要经商,总得让出点利益吧?内府得船舶司之利,得霜糖专卖之利,加之海盐之利,年入五十万可期。”

这三样加起来,一年挣五十万贯,在李诚看来,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足够李世民修大明宫了,再贪心那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似乎,也只能如此了。”李世民只好偃旗息鼓,差点就断了在李诚这里伸手的心思。但还是很不甘心,又来一句:“自成,交易所之事,朕想了解一二。”“此事太过复杂,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回头有空,臣慢慢解释。不过陛下放心,交易所就是个平台,就像东西两市一般。所有现货交易,也是要交税的。臣就是从中收点手续费,怎么,陛下也有兴趣挣这

个小钱?”

小钱?李世民心里冷笑,你李自成看上的买卖,能是小钱?朕还没老糊涂呢?

“自成,不实诚啊。这点小钱,是多小的钱啊?”李世民穷追猛打,好不容易又兜回来了,自然不肯轻易放过李自成了。“陛下,臣拟的手续费为交易货款的百分之一。”李诚很干脆的回答,别小看这百分之一,这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啊。银行存款利息才多少啊?再者,交易所的大头不在这个呢,在期货交易上头。李诚可

以肯定一点,只要运作得当,多少人要破产在交易所。

话说,这可是一笔缺德的买卖,至少现在的道德体系下,交易所是很坑人的。上回炒作一把大豆,就差点搞出大事情来了。

朝廷只能收税么?李世民有点不甘心,看看李诚,那表情你得意思一下吧?

李诚很清楚,一旦交易所的买卖做开了,带来的利益有多大。到时候真是群狼环视。这是大唐啊,皇帝是不跟你讲理的,新老贵族也不是讲理的人。“唉,最多陛下和宗室股份公司的买卖,臣不收手续费了。”该交的保护费,还是要交的。不过交易所这东西,其中的奥妙唐代人一时半会是看不清楚的。得等到吃了亏,才能学会。李诚不着急,回头真的

吃亏了,那也是买卖的问题。

反正这交易所,李诚是打算吃独食了。以前不敢吃独食,等到海贸一开,再灭了高句丽,财富和社会地位极大的提高了,那可就有底气了。

“臣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宗交易,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啊。陛下!”李诚又开始胡说八道了,但是也不能算胡说八道。期货诞生的初衷,就是风险对冲。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李诚是不打算推出期货的,只会在现货上做文章。荷兰人能把郁金香炒上天,中国人能把兰花炒出天价。在大唐,炒几样商品那不是小意思么?

一通忽悠组合拳下来,李世民算是彻底死心了,这小子这次态度很坚决。好在皇帝还是讲道理的,没继续纠缠。李诚正在琢磨着告辞的事情呢,大太监进来:“陛下,于志宁求见。”

李世民听了微微皱眉,点点头:“进来吧,太子最近不是挺好么?”20岁的李承乾,在这一年的上半年,确实表现很好。至少一干辅臣是这么看的。但是也有喜欢挑刺的,这个于志宁就是。进来举着笏板就喷上了:“陛下,东宫新盖居所,过于奢华,臣谏言阻挠,太子不纳

,臣……”

就这话,李诚听着都想打人,这点破事都来告状,你是不是存心找茬,现实存在感啊?不过这事情跟李诚没关系,李承乾这货确实比较作死就是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玩到要造反。说实话,李承乾的问题,太子的几个辅臣很有关系,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三个家伙,一开口就是很捡难听的说。固然太子是储君,应该严格要求,但是他们丝毫看不到,这只是个二十岁的残疾青年

怎么说呢?他们恨不得弄个模型,把李承乾丢进去,让他在模型里生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事。这不是扯么?这样能教出好来才怪事了。

搞的李承乾开始阳奉阴违,对这些辅臣玩两面派,当面接受谏言,私下里该怎么玩怎么玩。这帮人谏言倒是小时,一旦不被采纳,就来找李世民告状,说太子的不是。

尤其是于志宁,李承乾让宦官陪着玩一会,他就跳出来说,李承乾是秦二世。

挨的上么?反正李诚很反感于志宁这种人,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别人。手里拿一把尺,不按照我的标准做,你就是错的。这种人或许他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你别要求别人啊?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这种人太恶心了。制定一套标准来严格要求别人,自己又做不到的人,更恶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