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棠师恩如海深,兼职广财更顺心。
学子双双承厚爱,关门弟子情难分。
双儿视师如父至,生父言行伤人心。
愿亲长放手自主,儿孙自有福星临。
-----------------
前章述正棠公,今兼教育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之职,行事顺遂,或有兼职加身,以广财路。常言道,善驭规者,规亦助之,正棠公之谓也。彼身兼数职,游刃有余,自辟一隅,体制内外资源相融,相得益彰。反之,不谙规者,则步步维艰,或缺此失彼,或待时而动,瓶颈频现,终致心灰意冷,半途而废。正棠昔与学子双双及其友论及难易之道,言:“吾辈之难,源于起点卑微,资源稀缺,既无人助,又无财资,师导亦缺。”而正棠之所以事事顺遂,或因善因善果,人助自助,共筑和谐生态。然聪慧之双双、毛坨等,或因涉世未深,未能全然领悟;即便双双父母,闻其师如此鼎力相助,亦感难以置信,盖因认知所限。
“今在人寰人不识,挥袖入烟霞。每于廛市无人识,长到山中有鹤行。”此句道尽高人隐士之境,亦寓双双不言飞机之事于父母,盖因机票乃恩师正棠所赠。父若知之,定有诸多盘问,双双实难应答。
再从双双之眼观正棠师,见其仁厚宽和,视学生如子,因正棠亦自农村走出,故对双双等农村子弟尤为关怀。实习之时,常嘱双双遇困即寻师。今闻双双为恩师关门弟子,正棠不再收徒,言见学子艰辛而力有不逮,遂决意隐退,以免心忧。双双得师三载,师生情深,谈心解忧,不仅在学业上指点迷津,更在心灵上给予慰藉。正棠之于双双,非独大学之师,亦人生导师也。与之相处,轻松愉快,遇挫则耐心开导,有困则鼎力相助。或许,正棠之顺遂,非止于“有人有财,有师有导”,更在于其“有心有善,有为无我”之境界与善意,此亦其风调雨顺之因也。
双儿心已视棠为父,常怀幻想,祈愿生父若斯,幸甚至哉。彼人予双儿之关爱,超越血亲,善解人意,从无怒容,更无否定之辞。偶有错失,亦仅温婉规劝,使双儿心悦诚服。闻恩师与师母欲收养一女,双儿为其关门弟子,师生间交流最频,恩师亦甚爱之,常于师母与祖父前提及,二人亦皆爱双儿。双儿喜不自胜,人皆渴慕认可与赞誉,非若生父之动辄斥曰“汝不解”或“书皆白读”。恩师曾诺资助考研者,果践其言。暑假期间,双儿随其实习,受教良多。虽事无巨细,然薪资优渥,胜他处多矣。恩师言:“不欲汝累父母。”及至八月,询及学费,未待双儿言,已慨然相助。双儿感激涕零,誓以师礼侍之,终身尽孝。恩师闻之亦喜,欣然视双儿为女。
双儿实欲明告双亲,吾师待吾之诚,纯粹无他求,此心昭昭,可鉴日月。若双儿无此辨识,岂至今日?恩师昔日亦助诸生无数,不求回报。遇此良师,实乃双儿之幸,愿终身随学,以承其艺。且恩师予双儿严师慈父之温,乃生父所不及。双儿难耐生父之暴怒与伤人之言,彼之不顾人感,实为痛心。然亦知生父有苦衷,言辞粗犷,归咎于时世所限,若世道昌明,生父或能多读书,言辞亦温婉矣。
双父言:“双儿何德何能,得恩师如此资助?”此言如刺,伤人至深。双父之不顾人感,双儿屡受其苦。恩师乃双儿之恩人,亦为师亦如父,双父言至此,双儿心甚愤慨。诚愿生父如恩师,不责不骂,唯以嘉勉为务。
双父之伤人言,非止一次,双儿避之唯恐不及,因知其言不恤人感也。
双儿自知亲长关爱深切,然所恶者,乃关爱之方式也。深知亲长皆出于善,非虚言。偶有怨言,云双儿无情,不解人意,此言实伤人心。体谅在心,不必言表。人心柔软,念及则不忍伤。诸多缄默,或为免忧,善意之谎,何必揭穿?既伤双儿,亦自伤心,盖双儿不欲增亲忧,思维有别,反被责以不言,岂敢再陈实情?人各有志,不问则宁,多问反添其扰。
双儿言乘火车行,乃避亲长忧其奢靡或依人,又恐恩师厚爱有他意。此忧无谓,双儿自有计较。望亲长体恤稚子,勿蹈前辙,致交流生隙。
又论及父母欲询硕导之事,双儿已入研途,非复童稚,当具自主之能。父母若代询,恐留稚气之印象于师长同窗,反损双儿形象。研究生当自立自强,亲长勿需过虑。父母鲜有询导师者,导师接之,亦或讶其不解世情。
父母教养双儿,意在超越前代,非重蹈覆辙。双儿明师心,亦知亲意,二者差异,须加理解。硕导乃国士,恩师皆专家,其思维模式,皆双儿所当效法。故勿扰其师,亦勿扰其未来之领袖。一言一行,皆显人品,亲长直言,恐生误会,反添纷扰。
双儿知父母忧其安全,然询导师无益。师岂能时刻知弟子行踪?且双儿已长,自保有余。勿沉溺于无谓之忧,顺其自然。祈双儿康健,胜千言万语之慰。父母若过问不休,非关爱之道,实为羁绊。放手让双儿自主,勿强加己意。照片等物,双儿自有分寸。父母唠叨,反碍其学业与心情。研究生之路漫漫,愿双儿乐在其中,享受三载时光。人皆好言相慰,恶严厉之词。
儿孙自有儿孙福,祈平安即是大愿。他事莫忧,双儿遇困自有解决之道,何必多问?今有师长指引,困惑可询,其见地高远,开导更胜亲长。
重申之,双儿心领亲长意,时刻感念。生活琐事,无须挂怀,需时自会禀告。亲长安康,即是双儿与弟之福。未言之事,且当忘却,心自安宁。放心矣,双儿已长大,知如何应对。
复言之,何缘无故而鼎力相助乎?此问实乃双儿难以遽答,不知诸君读者有何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