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闹荒的时候,要不是国家给了粮食支持,他们都差点饿死了。
苏青玉道,“现在如果有人问幸福是啥,我想,那肯定是住上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子。”
“对!”下面的社员又高兴的喊道。特别是即将搬家的社员,就更有体会了。这会儿他们觉得幸福极了。
苏青玉笑道,“这说明啥?不是咱们贪心了,而是咱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咱们的国家发展了。咱们不缺吃,不缺穿了,所以咱首先感谢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让咱们能吃得饱穿得暖,能有闲钱盖房子。咱们永远不要忘了国家对我们的好。”
下面的人立马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个个激动的面红耳赤的。
特别是老人们,有些激动的还抹泪。想着国家真是为他们创造了好条件啊。以前吃不饱肚子,现在大家都能吃饱穿暖,还能盖房子了。
“我们第二要感谢的,就是你们自己。你们勤劳的工作,才能有了队里今天的发展,才能有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条件。我也代表苏家屯感谢你们。”
社员们被说的有些兴奋,又不好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反应了。还是苏青玉带头鼓掌,大家才跟着鼓掌的。
最后,苏青玉又道,我还要感谢,我们大队的干部同志们。因为他们大公无私,一心为队里发展做贡献的想法,才有了我们大队补贴社员盖房子的政策。赚一分钱,为社员花一分钱,这就是我们大队干部们的心意,感谢他们!”
这次社员们心甘情愿的鼓掌了,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现在的大队干部们都没的说的。干活都挺积极,干的事情也是对社员好呢。
大队干部们一个个高兴的不得了,想为自己维持点形象,但是还是忍不住咧着嘴笑。
作为干部,能被领导和社员们都认可,那是最大的光荣了。
这可比以前占队里便宜的感觉要好多了。
现在不占便宜,大家日子过的也比以前更好了。还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还是和青玉书记说的那样,队里发展好了,大家都好。
在热烈的气氛中,苏青玉笑着宣布,“我宣布,今天是我们苏家屯迈向宽敞明亮大房子的一天,是我们走向幸福的第一步,我也再次恭贺各位勤劳苦干的社员同志们乔迁之喜。”
下面的敲打锣鼓的同志立马敲打出欢乐的调子。
咚咚咚的声音响彻整个苏家屯。接着想响起来的就是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的。让整个苏家屯都充满着喜悦的气氛。甭管是搬家的还是不搬家的,心情都特别好,喜笑颜开的。
第一批搬家的社员同志们也开始搬家了。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往新家去。其他社员们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都主动过来帮着各家各户搬家。连小孩子手里都搬着小板凳。毕竟以后自家也是要盖新房子搬家的,以后也是要乡亲们互相搭把手的。
宣传干事们不停的拍照记录下这些画面。
“这可真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同志啊,这些画面真的太宝贵了。”
家家户户搬家的工作,一直持续了大半天。
宣传干事和公社干部们在大队食堂吃了顿饭,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这次他们算是满载而归了,照片很多,写的内容也很多。
这个苏家屯真是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人很有幸福感的地方。
其实比苏家屯富裕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但是就他们这里让人有这种感觉。
宣传干事们觉得还是和这里的干部有关。
因为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包括他们对未来的展望都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大队干部真的是一心为了社员生活越来越好而努力。
连他们听着苏家屯的这位女书记讲的未来规划,都有些替这里的社员同志感到向往了。
所以,这个幸福不止是物质,还有精神上有关。有了希望,人就会觉得有滋味。
要是他们孙书记也说给他们这些干事盖新房子,加工资,他们也每天得幸福啊。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八点见。
第137章
送走了领导们, 苏家屯的人就更放得开了。各家各户的都去参观那些新房子。
房子是早就打扫好的。现在可以说是窗明几净的。
而且都还是装的玻璃。
至于这些玻璃, 当然也是从玻璃厂用油换的玻璃。
不夸张的说, 苏家屯的社员们这还真是第一次住上装着玻璃的房子。
以前那窗户要么是用木头做的门, 要么就是用一些破麻袋装好的。
每天关上窗户就阴暗潮湿,打开窗户就漏风漏雨, 哪里像这样明亮啊。
“光这玻璃就不便宜吧。”
有社员道。
“那可不,听大队干部们说,这还是咱队里粮油厂好不容易谈下来的呢,为了这些玻璃,都给人家送了好多油票呢。”
这当然是苏青玉对队里的说法,实际上都是买的次品。而且还是用油换的, 按照处理价换的。
社员们不知情, 只听大队干部们说多艰难才弄来的,他们自己也觉得肯定也艰难,所以这会儿感慨的不得了,“大队为了这房子可真是付出太多了。不知道第二批啥时候盖好, 咱家是第三批,哎……之前该早点报名的,哪怕去别的队里借钱也要盖啊。”
其他还没盖好的也是后悔的不得了。
之前觉得旧房子也能住, 犯不着盖。虽然能占便宜, 那不是自家也得掏钱吗?
可现在看看人家盖好的新房子, 那就真不一样了。
这新房旧房差距老大了。住这样的房子多舒服啊。
老苏家这边的新房子参观的人也多。
苏家人人口多,而且没分家,都住在一起, 房子就盖的大。
四面八方都是房子,院子里,苏奶奶还另外用砖块搭建了鸡窝。至于猪圈,那就是单独用一间屋子养着了。
看着这大房子,来参观的人就没有不羡慕的。
陈爱兰带着一群人看房子,苏奶奶也带着一群老姐妹看房子。两人就攀比着谁带的人多一样。
倒是把家里年轻人都给往外挤了。
苏卫民他们干脆也不在家里待着了,都出去干活去,等晚上回来再收拾。
一些老太太们跟着苏奶奶参观房子,见苏奶奶住着最好的主屋子,都羡慕的不得了。
“青玉奶,你们家娃子都长大了,没想着分家啊。”
这次为了盖房子,好些年轻人结婚了就闹分家,都想单过。
队里分家的人也不少。孩子们毕竟大了,家里房子住不下了,只能分出去自己再另外搭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她们年纪大了,越发的当不了家了。
苏奶奶骄傲道,“分啥家啊,青玉说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发展壮大。这次盖房子,每个人都拿钱出来了。要不然咱家能盖这么大的房子?”
“还是你们家娃子出息,”老太太们羡慕的不得了。
“出息啥啊,都是青玉带动的。”苏奶奶直接道,“所以啊,你们也别重男轻女了,瞅瞅这女娃子养好了,多出息。”
“那可不,现在家里生闺女也偷着乐呢。现在咱们苏家屯的闺女可是香饽饽,一天几个说媒的上门。”
都是身为女人的,要是能有选择,谁又乐意重男轻女呢。现在女娃子也不用外嫁了,还能带个男娃过来生活,她们当然也愿意重视女娃子了。
特别是如果出个和青玉一样出息的,那可真是要偷着笑了。
还有老太太问道,“青玉奶啊,你家青玉都这么大了,啥时候说媒啊。”
苏奶奶道,“我家孙女还用说媒?我还要看看谁家有这个本事入得了我的眼呢。不着急,我家叶子还没嫁人呢。青玉更不着急了。”
“那还真是的,就算说媒也别外嫁,就留咱队里。”
苏奶奶道,“那可说不准,要是队里人不支持她工作,她干的不开心,想回城里,那我也肯定让她回去的。”
老太太们着急了,“可别啊,咱谁不支持她工作啊,她说啥就是啥,谁还能让她不痛快?你放心,咱虽然年纪大了,在家里说话还是算话的,谁敢不支持青玉的工作,咱打断他狗腿。”
“对,和当初打有材那样打。”
苏奶奶:“……”
苏青玉正在粮油厂和粮油厂的管理人员开会。
今天搞这个乔迁仪式,表面上是为了搬家,其实还是为了粮油厂的名头打出去。
显然这次是成功的。
苏青玉觉得第二步就是趁热打铁了,“同志们,今天我和县里来的同志沟通过了,他们会再县里宣传报纸和文件上面宣传我们小红旗粮油厂。同志们,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大好机会。所以咱们厂里的工作还是要继续调整。咱们小红旗粮油厂不能一直是捡剩下的,咱们得主动占领市场了。”
苏卫民举手道,“发起进攻吗?”
苏青玉道,“没错。咱们要开始有进取心了。等县里出了报纸,我会多弄一些回来,到时候你们就带着报纸去和人谈。咱得让那些单位知道,咱们除了厂址是在大队,咱们其他地方都不比那些城里粮油厂差,甚至比他们更优秀。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看着办。我能做的就是为你们创造条件。”
下面销售们也听出苏青玉的意思了。台子搭起来了。怎么唱,唱的好不好,那就是他们这些销售的事儿了。
干了这么久的销售,厂里一向是按照他们工作成果发奖金的,干的好就能多拿钱。
这不仅仅是赚钱,也能体现自己能力。
所以苏家屯的销售不怕有工作压力,就怕没有工作。
这会儿听到苏青玉的要求之后,各个都暗自摩拳擦掌。
苏青玉又特意叮嘱了生产部门,一定要保质保量,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标注,要严格要求自己。
“咱们厂子现在还是起步阶段,还算不得发展阶段,所以任何一点小问题可能就会把咱们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宁愿那你们做的慢一点,我也要保证质量问题。”
孙进立马站起来保证道,“我保证完成任务。”
散会后,李青就召集销售部门也开了个会。
各自分配了任务。
让大家集思广益,怎么达到苏青玉的要求。
刚散会,大家也没有想法。
苏卫民见她有些为难的样子,就提议道,“李主任,大家刚散会,肯定还没来得及想,要不这样,我和他们讨论,讨论好了之后记录下来再给你看。”
这样李主任就能有时间学习了。
听在李青耳朵里就不一样了。
苏卫民这是连开会的事儿都要抢着来了。
她心里难免有些懊恼。
她知道自己是个知青,在这里没有根底,一直很努力。也想做出点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