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看于谦的功劳,去看他的政绩,去看他的力挽狂澜,或许我们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好可悲的人。
他一生为国为民,他为百姓遮风挡雨几十年,他为大明劳心劳力几十年。
可是他的朝廷不信任他,他的父母没能指望他,他的妻子没能依靠他,他的孩子没能仰仗他。
他似乎什么都没有。
甚至,就连信任都没有。
他的袍泽不在乎他,他的同僚不喜欢他,他的皇帝也不信任他。
只因为他于谦不结党不营私,公事公办不许他人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只因为他于谦为官多年争理不争利,更不会去阿谀奉承,去耍心机阴谋,不去树立自己的权威。
于谦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只要行的正坐得直,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倒自己,哪怕是别人奉承了他于谦,也会让他感觉到不舒服。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回去怒斥,去呵斥。
至于诋毁,他也毫不在意。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都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好结局。
或许他知道,他又怎么能够不知道呢,他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他解决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和冤假错案。
他是个多么聪慧的人,他经历了那么多次的生死,又如何不知道他这种性格在这个污浊的时代会有什么结果呢。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和自己拥立的景帝其实关系并不好,或许在很多人严重于谦一力促成了景帝的上位,他们应该是互为一体的存在。
但是很不幸,于谦没有这么想,平素里他也不会和这位陛下有什么过多的交流。
在他看来,皇帝有皇帝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多余的事情他无需多管,也无需多言。
这种近乎于“可笑”而又“天真”的想法导致了景帝和他的关系并不好,哪怕表面上景帝对他很是尊敬可又从未曾信任过他。
在夺门之变出现的时候,当景帝知道有人竟然要篡位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于谦。
不是想到让于谦救他,是觉得这是于谦要篡位,要扶持一个傀儡。
我们不知道若是于谦知道了这些他的心里会不会有些发寒,不会感觉到可笑。
于谦只不过不愿意去遵守那所谓的中庸之到罢了,不愿去去做那个人人喜欢的乡愿罢了,只不过是想要让百姓过得好一些,大明好一些。
他只不过不想结党营私,这怎么就成为了错?
这不是错,或者说这本来就是错?
因为一个高洁的人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所以这个品质高洁的人也是错的?
于谦如果不想死他就真的做不到么?
这怎么可能做不到,他可是总督军务,只需要露出来一丁点的想法,他提拔出来的大量将校麾下就会蜂拥而至,在他的身边紧紧的拥护着他。
在击退瓦剌的七年时间里,他权倾天下,内阁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吗,都要听从他的命令。
很多人说于谦开启了文官集团霸权朝堂,架空皇帝。
如果他有一丝一毫这种心思,如果他在这条路上做了半步,十个石亨又如何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他不管是保护还是废立景帝,不管是看管还是放松英宗,这很难么?
这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
景泰元年,朝廷拟将抵御瓦剌之功有职文官送至吏部开始升迁。
但是于谦确实说,瓦剌虽已请和,然其诡诈难测,奏准边务宁靖,再行升迁。
就这么一次,他将多少本可以,本愿意支持他的力量全然放弃。
当然,于谦就全然没有问题么,当然不是,他有问题,很大的问题,他开启了明朝以文治武的先河,甚至让这条路越走越远。
可,这件事情真的能够怪他么?
于谦拥立景帝朱祁钰乃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他没有真的去大权独揽。
朱祁钰让他总督军政大事,他身为兵部尚书本可以一力主掌权利,但是在朱祁钰表示想要在军中安插人手的时候他没有拒绝。
朱祁钰在大战之时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于谦默许。
之后安抚朱祁钰,并且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前往瓦剌,将那位太上皇朱祁镇请了回来。
于谦明知道这件事情会让朱祁钰对他更加的不信任,但是他仍然还是做了。
他知道在朱祁镇当年的谜之操作之后大名勋贵武将彻底烂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他鉴于当初的三千营,神机营都已经名存实亡。
所以于谦对京营的编制进行了改革,从三大营中甄选精锐成立十团营,为准备在紧急时刻调遣听用。
其原因就是于谦认为三大营各有各的命令,临时调遣,士兵与将领互相不熟悉,而且平日里没有得到好的训练,怕骤然临敌,难于抵御。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
他将兵将合二为一,如果说他要掌权他不可能如此,甚至他要用文官架空武将,他也不能如此。
想要以文治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将下面的兵将分离,只有做到了兵将分离,让兵不知将且将不知兵,这才能够从中渔利。
可于谦反其道而行之。
只可惜这团营制在那朱祁镇复辟之后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将其废除。
而团营制到底重不重要?
天顺八年,明宪宗即位,选拔三大营中的精锐十二万,成立十二营,效仿当年于谦所做。
然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成化犁庭四个字恐怕是整个后女真时代所有女真人心中的痛。
差点连根都给他们拔了。
虽然成化二年,这写东西再次废除,但是他同样因地制宜做了改变,命令分作一等、次等进行训练,不过最后成化还是感觉自己可能没有于谦脑子好使,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再次改了回去。
如果说文治武是于谦时代开始出现的苗头,我不能说错。
但如果说文治武是于谦的错,这一点....你只要拿出来一个比于谦更能打的,这事儿就算是他做错了。
至于文官集团....这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