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捡宝王

关灯
护眼

1591.地下城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捡宝王!

翘着脚尖打量了一下地下美食城,李杜感叹道:“这里可真大,人真多。”

“毕竟它的前身是西雅图最大的防空洞呢。”撸官笑道。

二战时期,派克广场下面建起了一座很大的防空洞,战争结束,防空洞几经改造但始终没有好的项目。

后来政府放弃了对这个地方的管辖,逐渐的这里就成了流浪汉聚集地。

流浪汉也要吃饭,于是有一些低档餐车就开到了这里,提供廉价高热量的食物。

西雅图本来是一座二线城市,后来它抓住了互联网机遇,逐渐发展了起来,很多互联网巨头在这里安家落户,很多年轻人来从业找工作,在这里生活。

这些人就是全球最早的IT男,那时候互联网热潮还没有出现,薪水很低,他们得想办法省钱。

在饮食上,他们逐渐发现了地下广场的廉价食物,纷纷来到这里买东西吃。

流浪汉们来自全美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非洲籍、日裔、华裔、欧洲裔、中东人和南美人等等,龙蛇混杂。

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就带来了各地的美食,IT男们也来自全美各地,饮食口味复杂,但无论喜欢什么风格的食物,在这里总能找到。

时间长了,随着IT男们开始从互联网中捞金,他们开始有钱,口味开始刁钻起来。

潜移默化之下,摊位逐渐升级,商贩厨师们开始注重卫生,也开始推出一些档次相对高一些的食物。

这样吸引来的食客就多了,地下美食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商贩们赚钱越多,越有钱改善饮食环境,吸引力越大,来吃饭的人更多……

最终,一座奇葩的地下美食城就这么形成了,食品商贩和他们的追随者,改变了传统集市,创造一个独立的食品狂欢夜。

事到如今,地下美食城已经不光有食物,还有音乐表演。

这里曾经是流浪汉的聚集地,如今则成了流浪歌手、流浪艺术家的巢穴,他们在美食城吃饭可以享受一些优惠,甚至可以凭手艺换饭吃。

比如流浪歌手们,他们可以在某个摊位献歌,只要老板觉得满意,就可以招待他们吃一顿美食。

还有流浪画家,他们会找一个地方支起画架来给食客们描摹画像来赚钱,食客们在等待的时候,会从左右买一些零食和酒水来打发时间。

于是,这样无形之中就帮助摊位老板们增加了营业额,老板们投桃报李,也会招待他们吃喝。

甚至有些摊位还和这些流浪艺术家们形成了合作,一些出色的流浪歌手会常驻某几个摊位之中,这些老板们除了管吃管喝还要给他们付一些钱。

李杜行走在拥挤的人群里,随意的打量着这一切,觉得还挺有趣味的。

中餐在地下美食城很受欢迎,因为制作快且含高热量,冬夜里吃上这样一份食物会让人本能的感觉满足。

李杜手里拿着一份炒猪肚,然后听到了一阵熟悉的东北腔:“来,老铁,不要客气,给你一个大串,还有这个,这是掌中宝,最好吃,吃吧吃吧……”

他穿过人群看了看,看到一个小伙在烧烤摊后忙活,烤架前面站着好几个人,他在招待的是个衣着褴褛的黑人老头。

黑人老头一看就是流浪汉,头发乱、胡须乱、衣服乱,皮肤粗糙,双手老茧遍布。

老头手里拿着一些肉串,他虽然听不懂中国话,但能明白摊主的意思,就一边嘴里咀嚼一边摇头:“OK、OK,谢谢你伙计,我够了,我吃这些足够了,你是个好人,上帝保佑好人,我不要了,你去帮助其他人吧,愿上帝保佑你。”

李杜走过去排队点了几个大肉串,小伙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中国人?”

“对。”李杜用普通话回答,“你是东北同胞?”

小伙摘下手套对他伸出手,脸上的笑容越加灿烂:“对,就是那嘎达,哈哈,你好你好,你点的挺多,我这串大,你能吃的了吗?”

李杜指了指身后道:“你的串大,但我的人多,我姓李,你怎么称呼?”

“杨冬,因为我冬天出生的,俺爸图省事,哈哈,就给我整这么个名字。”小伙大笑道。

看到同胞显然让他很高兴,他很麻利的去清理了一张小桌子,邀请李杜坐下:“来,哥们,坐下整两杯,我给你优惠价。”

李杜笑道:“我以为你会请我呢,我看刚才你请的那位老先生是吧?”

杨冬搓了搓鼻子道:“嗨,你这一看就是有钱人,还能在乎哥这一顿?嘿嘿,那老哥们是流浪汉,流浪汉的钱我就不赚了,刚来西雅图那会我走投无路也流浪过,知道不好受,现在能帮就帮点。”

他的肉串大又口味重,很符合美国人的喜好,摊位前很快又有人排队在等待了。

杨冬指着他道:“老哥你现在自己吃两口,我去忙活一下,待会咱们聊聊哈。”

李杜倒了杯啤酒示意他随意,这哥们性格和他一个东北同学很像,外向、大方、爽快。

忙活了一通,杨冬回来提拉裤子坐下,自己倒了杯啤酒后问道:“你来美国玩的还是在这里定居了?”

李杜想了想道:“怎么说呢,我不在西雅图,来西雅图算是工作的。我平时待在洛杉矶,有绿卡,但没进美国的国籍,户口还在老家。”

杨冬又搓搓鼻子道:“你做得对,老哥,你在洛杉矶?天使之城大城市,我本来也想去来着,但不好整。”

李杜一边撸串一边问道:“怎么不好整?你英语说的不好?”

杨冬道:“嗨,我英语没问题,要不然干嘛背井离乡的跑来美国?我之所以一直说家乡话,一是喜欢说,二是这样好歹有个家乡味,三是一种促销手段,让顾客知道我是地道的中国菜。”

“我说不好整,唉,就是没意思,去了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在西雅图这里我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卖串,去洛杉矶呢?总不能也卖串吧,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